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皖政〔2009〕39号)的文件精神,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现就促进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认识到位。就业是学生之本,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历来是党和国家高度关心、社会高度关注、学生高度关切的重大民生问题。要落实“一把手”工程,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视为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群策群力,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二)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就业工作领导组,由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有关院领导和辅导员等为成员,形成“书记、院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二是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成立院就业指导中心,由院党委副书记任主任,团委书记和辅导员为工作人员,并注重对就业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工作培训与指导,努力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的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队伍。
(三)工作保障。一是加大就业工作经费投入,有效使用学生处下拨的就业工作活动费,争取学院教学维持经费的切块,学院代管经费的划拨。二是加强就业工作硬件建设,提供专门的就业工作场所和办公设备,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四)转变思路。借鉴当下众多高校的做法、实际大学生就业中涌现的问题以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思路转变迫在眉睫!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思路整体上应有过去的高年级甚是大四各项力量介入“指导就业”转变为,从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就开始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直至毕业离校贯穿四年。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高质量的就业是个系统工程,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职业指导”工作实现!系统、科学、专业的“职业指导”在很多兄弟院校已经开展了,但是师大刚刚起步,我院可将这一新鲜事物积极应用到就业问题的长效解决中,在全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以生为本,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
(五)服务考研。基于政治学院的专业特色,以及传统优势,考研是我们的强势,每年的考研录取率都是雄踞全校前列的,而且历史经验一再证明,继续进入研究生平台深造的同学后期的成长性更强!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可以自上而下设立专门的服务考研领导小组,教学院长、院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各个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教师、辅导员任组员,齐抓共管,自二年级开始对所有同学逐个梳理,明确考研方向、院校以及同学的长板、短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形成个人档案,一直贯穿到大四调剂结束!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资源,考研指导决不能只由辅导员单方面指导。
(六)搭建平台。一是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广泛挖掘和收集校内外各类就业岗位信息,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平台,可以效仿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作法,各个专业专人负责信息全覆盖发布,不留信息死角;二是就业交流平台。通过《青春有约》面对面访谈、《丙辉漫谈》网络交流、校友论坛等平台,邀请优秀毕业校友、社会成功人士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三是信息分享平台,整理往届毕业生就业、考研、公务员录取信息以及毕业生联系方式,及时更新并上传青春政法,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传帮带作用。
(七)建立基地。广泛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积极拓展就业实习一体化,积极动员社会各种资源,为毕业生提供岗位见习机会,帮助他们积累工作经验、丰富社会阅历、提高就业能力、拓展就业空间,为企业选人用人搭建平台。
(八)提供救济。一是关心困难毕业生。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实施就业援助计划,为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双困”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人文关怀、经济援助。二是关注女大学生。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状况,联合妇联和女企业家协会等帮扶女大学生就业,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九)加强研究。一是加强就业工作研究。设立就业工作研究专项基金,为辅导员进行就业工作研究提供经费支持。二是举行“辅导员论坛”,组织辅导员围绕学院专业建设前景、就业市场结构、人才培养内涵、学生发展方向与学业去向等问题,分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分析就业趋势,探寻就业路径。三是督促辅导员就业指导相关业务学习。
三、加强培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十)技能培训。一是提高从教技能,举办CCTV英语演讲比赛、“三字一笔一话”比赛、说课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简历设计大赛、教案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大赛,开展“模拟课堂”、专业面试模拟等专业实践活动,开展小黑板进宿舍活动和每日一练活动;二是开展微格教学,充分发挥微格教室的作用,开展微格教学比赛,由学生自主准备教案,老师现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十一)素质拓展。一是做好规划,举办大学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二是拓展能力,举办“学术活动月”活动、礼仪大赛、模拟招聘会、模拟面试、简历制作大赛、形象设计大赛、自我展现拍卖会等就业实训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三是充分利用素质拓展学分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大四学年设定见习模块,鼓励学生积极进入企业、社会见习,增加实践经验并进行一定分值的学分认定。
(十二)暑期见习。充分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和传统,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建设作法,在组建骨干校、院、班级暑期社会实践分队的基础上,覆盖全体同学,以完成暑期见习报告为载体,要求每一个同学利用寒暑假期走社区、进企业、下基层,充分锻炼、充实假期,大学四年累积完成不少于30天的见习期,并以获得见习学分的形式得到有效认证,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发挥真正的作用。
(十三)应试指导。注重学生考级、考证、考研、考公务员应试指导,充分发挥院内外教师资源,开展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考级专题报告会,举办考研、考公务员等免费辅导班,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成立辅导团队,进行应试专题研究,并对考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考试通过率。
四、注重教育,积极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十四)就业教育。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网络、橱窗、简报、广播台开展毕业生求职指导和就业教育,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引导他们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鼓励法学、行政管理等就业难的专业毕业生,淡化专业对口,跨专业就业,积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十五) 观念引导。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认真做好"选调生"、"选聘生"、"农村教育硕士"、"西部计划"、"安徽基层计划"、"招飞"、"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毕业生入伍"等工作,通过提供政策扶持,宣传典型人物等,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激发毕业生立志创业的热情。
(十六) 纪律督促。针对毕业生纪律散漫的现实情况,在毕业学期继续强化相关纪律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对于不同时长的请假,对比学校的规定,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督促同学积极求职、应聘,避免就业倦怠。
五、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十七)拓宽渠道。一是“请进来”,组织校园专场招聘活动,邀请用人单位来院与毕业生洽谈。组织毕业生有选择地参加各类地区性、行业性的招聘活动,引导毕业生参加国家和各地的网络招聘活动。二是“走出去”,深入调研,主动了解就业市场需求,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依据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就业需要,提出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十八)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广大教师、关工委老同志、毕业校友等在就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全面支持、全力投入”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局面,形成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合力。为了更好的调动教师资源在就业工作的贡献值,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年每个教研室牵头举办一场招聘会、提供一组有效就业信息、完成一组就业帮扶任务;每个专职教师对口指导一组毕业生就业,并最终在学院教师、教研室先进评比中体现出激励。
(十九)健全机制。建立院领导联系毕业班、任课教师联系毕业生宿舍的就业工作制度,就业工作情况每月两报报制度,辅导员考核与就业工作挂钩制度,毕业生考研奖励制度等,促进就业工作规范管理和有效推进。
(二十)建立档案。自新生入校开始就逐个建立“职业规划、发展、成长档案”,设定职业目标、描绘成长曲线、定期回馈问题、预警问题学生,使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划入到大学四年的系统培养、累积中!
综上,在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党政、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共同参与;在职业发展指导理念的贯穿下;建立专门、专业的就业工作队伍;给予充分的就业激励政策;充分整合富裕的教师资源;建立每个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成长档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储备社会、企业力量,在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见习基地;多方共举共同促进政治学院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