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两山理论”宣讲团前往长乐村扬子鳄栖息地进行实地考察。古有诗云:“天欲雨,有东风,南溪白鼍鸣窟中”,早在唐朝时期古人便对扬子鳄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认识。扬子鳄因其主要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得名,主要栖息于平原圩残留湿地,如今零星分布在皖东南地区和皖、浙交界地带,在南陵当地被称作“土龙”。
在工作人员张晟的陪同下,团队成员经过了保护点野生塘口和汪村新挖的三处人工塘口,并看到了野生扬子鳄和放归鳄。野生鳄性格谨慎,难以接近,善造水下洞穴。而放养鳄较为“自来熟”,不惧怕生人,甚至能在水面上看到其灰不溜秋的脑袋,四处逃窜、潜游,好似“龙王在兴风作浪”。队员在汪村时便有幸看到了一只扬子鳄时而下潜时而又露出水面暗中观察的身影,并用照相机记录下这一珍贵画面。


队员们分成两组,一组拎着塑料袋展开对扬子鳄原始塘口的生活垃圾和捕鱼捕虾网的清理工作;另一组则纷纷手持木棍敲打着塘口周围福寿螺产下的红色卵。据巡护员张晟说,福寿螺、田螺、河蚌、水虾是扬子鳄主要吃食,但吸附在小树枝上的的福寿螺卵带有病菌,必须及时进行清理,以便给扬子鳄提供一个良好的水质水样环境!


正是因为党和长乐村百姓对于扬子鳄保护工作的重视,才使大自然孕育的可爱生灵重现人们眼前,正是历届村委会领导对于“两山理论”的宣传与践行,才使得绿水青山逐步变成百姓钱袋子中的金山银山,才使得村民与扬子鳄和谐共处,互惠互利,谱写一首世外桃源的协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