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乾坤恢弘气,墨染中华四时春。6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临泉“正是劳动兴国时,我以我心绘劳动”调研宣讲团队如期举办“走进临泉毛笔,感受毛笔魅力”系列活动。
临泉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临潭毛笔因为产自于临泉县的临潭而得名,古时候称为蒙笔。临潭毛笔的制作工艺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五百余年。清朝光绪年间,因为毛笔的制作技艺精湛,京城之地也是独步天下,更是被奉为御用的毛笔,光绪黄帝还曾为其立碑表彰。
怀着满腹的好奇与期待,团队成员在临潭笔莊总经理张晓晨的带领下来到了临泉毛笔博物馆进行参观。走进博物馆,只见各式毛笔材质各异,制作精巧。谈起临泉毛笔博物馆,总经理张晓晨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在总经理张晓晨的耐心讲解下,团队成员了解到,这里毛笔制作的每个程序都是口口相传、代代相承的。来到临谭笔庄的生产车间,只见几个工人一字排开地坐着,分工明确,流程完备。活动中,团队成员认真观察、仔细听讲、详细记录,参观毛笔生产车间、了解制作过程,收获满满。
临泉毛笔制作技艺是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蕴含着工匠精神与深厚的文化特色。传承毛笔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团队成员定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