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武健 图/程芊芊 黄琪茹)为深入探究哲学主题,给予学生崭新的哲学体验,5月25日至31日,安徽师范大学爱智哲学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哲学沙龙线上活动。此次活动分三阶段举行:初赛环节形式为网络征文、网络评分;活动中期,进入讲座群由老师主讲汇报,并举行网络评选;活动后期,在讲座结束24小时内为本次沙龙撰写感想。本次哲学沙龙研究对象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参赛者为爱智哲学社全体会员。
初赛环节,评委组从社团会员的网络投稿中筛选出15篇优质读后感,于5月30日下午两点整,以QQ群讨论、屏幕分享网络平台为依托,举办了线上哲学沙龙活动。决赛环节分为线上讲解、研讨主题的讨论与线上投票三部分。爱智哲学社指导老师王子廓担任评委,服务部理事童丽君担任主持人,爱智哲学社的全体工作人员线上准时参加。
沙龙伊始,主持人童丽君对本次比赛的评选过程、比赛规则、评分标准予以说明。王子廓老师进一步对选择这篇长文的目的作了简要介绍。比赛期间,同学们在线上踊跃发言,对王子廓老师提出的四个哲学问题(本书的写作背景、主要讨论的问题、“光韵”概念的内涵以及与马克思“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的联系)展开热烈的讨论,尤其是杨文浩同学表达了“光韵具有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特性,是艺术与非艺术的分界点”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高质量的讨论、深入的哲学思考、精彩的评委提问与选手回答,是本次线上活动的亮点。
活动最后,主持人邀请社团指导老师王子廓进行总结。王子廓老师首先对爱智哲学社线上各项工作、选手的思辩性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阐述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对艺术大众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艺术和技术和谐统一的观点。由此引导大家深入思考文本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电影、戏剧、剧本的区别是什么?
本次哲学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一方面使同学们了解到艺术是大众的艺术,艺术是本真高雅的,是可以膜拜不可亵渎的,如果想走入大众,机械复制是必要的模式。另一方面,也引导大家以沙龙这一小而精的形式去发现更加广阔的哲学天地,这也正是爱智哲学社举办“哲学沙龙”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