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探寻文旅产业融合:依托文化底蕴,云南建水文旅产业开启新高度

编辑:本科生宣传员  预审:梁齐军  终审:梁齐军 

本网讯(文/刘鑫楠 摄/王传斌 方吉旺)寻非遗文化小镇,谈文旅融合之道。在依托建水浓厚文化优势和政府大力支持的条件下,建水县当地居民对于旅游业的开发热情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涨,为调研建水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并总结评估未来发展趋势,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赴云南建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城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调研团队前往建水古城、特色民居、文庙、朱家花园等旅游景点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探寻当地旅游区域的文化内涵,开启发展新思路。

走访特色景点,探索文旅融合现状

建水之所以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家花园,所以,7月11日,朱家花园作为了团队的第一个调查地点。在游览中,队员深入的了解到这座具有少数民族风情元素的清代建筑朱家花园围绕“家”“地方民俗”文化理念,并以中国“孝道文化”文化为基础,对外举办了水仙花雕刻艺术展、端午节传统习俗体验、中秋赏月祭月等多类活动,同时,对内开发了具有景区特色的“朱子孝母饼”。听当地责任人介绍朱家花园正是通过“游朱家花园、听孝子故事、品孝母饼”的方式,达到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双赢的良好局面。

7月12日,调研团队走进独具特色的紫陶文化园区,据小队员收集资料了解到,它是作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中唯一位于县域的园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是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核心。集艺术创作、文化体验、文化旅游等于一体,打造文旅产业融合的典型。队长与紫陶宣传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得知,随着建水全域旅游不断发展,紫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愈发紧密,建水通过举办紫陶世界艺术大赛等活动,展示紫陶名品、开展紫陶交易、推广紫陶文化,为不同地域的陶艺工作者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在推动紫陶产业发展时,也为建水文旅融合发展增添助力。千年紫陶,已然成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走进建水古城,开展调查问卷活动

7月13日-7月14日,经过前期古城走访以及“问卷调查技巧”培训,为此次问卷调查活动充分准备后,14名成员分为三组,在古城不同区域开展问卷调查。小队员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并结合个案访谈的形式对古城居民和游客进行古城开发需求调查。在两天的时间里,走访得以古城为中心附近的四个辖区,完成100份调查问卷,其中当地居民访谈占80%以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通过此次调查走访,结合之后的问卷分析形成总结报告,通过数据直观地了解到古城开发所具有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由此总结,古城内的景区开发将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开发出形式多样的体验式、互动式文旅产品,以此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前往。古城开发问题方面,存在紧跟不上当代文化旅游市场的审美需求、文化旅游发展缺乏自信心等问题。


乘坐米轨火车,参观当地特色民

7月15日-7月16日,全体队员感受了一场不一样的米轨之旅。中国现运行最慢的小火车—建水米轨火车,它是全长12.82公里的轨道,目前开通4个站点——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团山站,每一站都有浓重的历史沉淀。乘车期间,大家在火车上领略到民国时期的纯中式建筑、中西合璧的站房,极具历史感的古桥、保存完整的古村落,及沿途乡村田园风光。到达团山后,极具儒家文化的古村落,让大家惊叹不止。从新旧程度、完整度可以看出,本地政府重点保护修缮了示范性传统民居院落,本着修旧如旧理念,保留老房子原有格局、风格、砖瓦,青砖灰瓦,古色古香。

在建水旅游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米轨旅游观光小火车的开通对建水及周边区域的古桥、古村落旅游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了建水古城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让建水旅游的内涵和产品更丰富、多样化,更具文化魅力。


探寻历史文化,文化传承魅力

7月17日,到建水文庙,染一身书香。经工作人员解说,建水文庙是全国人们体验儒学文化的旅游胜地之一,将旅游作为文化的传播载体,文庙寓教于游、寓学于游。除每年的祭孔、“儒家三礼”,及经书诵读、传统民乐演奏、射圃、古礼等活动,建水孔子文化节已成为云南、乃至全国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品牌活动,文庙还在每个周末专门为儿童开展“儒家经典讲读”活动,让孩子在恬静休闲中感知文化、领略文化。小队员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聆听着过去建水代代学子的克己复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进入大殿时,跨过门槛时,工作人员讲述必须弯下腰板,以示对于孔圣的尊重,看着心有所求的游客们摸孔庙前石塑的龙头,队员们也不由虔诚地伸手。队员感慨道,“那些游览中来自细微之处的仪式感,让人深刻地感受儒家文化,心生敬畏。”


实践团成员经过团队研讨后为建水县文旅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构建区域文化旅游格局,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的各个环节,为旅游提升附加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仅有益于提升文化的凝聚力还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归属感。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旅融合是方向。临安古城以“千年儒雅、墨香古城”为形象定位,注重“建项目”与“植业态”同步推进,对历史建筑遗存和非物质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重点培育文化博览和旅游体验产业,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地,创建国际水平特色古城。


添加者:本科生宣传员 审核者:梁齐军 添加日期:2019-08-03 点击: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共青团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委员会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九华南路189号 邮编:241002  电话:0553-59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