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周兰兰 沈瑶 图/新国学社)“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安徽师范大学新国学社弘扬国学经典团队秉承建队宗旨理念,在暑期社会实践地点——南瑞王春来孝老中心开展了为期十天“用优秀传统文化润育儿童,以助力爱心公益实践宣传国学、服务教育”系列活动,受到中心小朋友、家长以及义工的热烈欢迎。
经典诵读育人生
传统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它们是古圣人在不断汲取前人和自己经验的基础之上总结出的经典之作,经得起时代考验。而经典诵读则是传承弘扬国学经典必不可少的方法。每次诵读前,孩子们都会进行静定训练以尽快定下心来。这次,他们学习的是《孝弟三百千》。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孝弟三百千》在传播中国优良文化、吸收西方文化精华、改善社会风气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德音雅乐伴成长
乐者,发于心而感于物,德音雅乐是人类心性自然的流淌,一歌一词,含意隽妙。“我要唱那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在周丹丹老师的带领下,伴随着音乐,团队成员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手语舞。五指绕动,爱连你我。不仅如此,樊宗锐老师还教小朋友们习礼仪,主要包括行鞠躬礼和问候师长、“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仪是人的第一张名片,待人接物,需以礼为先。
妙手生花铸童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这十天孩子们学习了剪纸,考虑到他们的年龄还不到六岁,用起剪刀来并不安全,团队成员就事先把剪纸弄好,再让他们把剪纸拼成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孩子还学会了贴纸画和简笔画,简单的符号在手中组合成曼妙的图画。此外,在团队成员的耐心教导下,小朋友们还学会了圆盘画,就是在圆盘上画画,这是装饰画的一种,需要记号笔、彩笔和果盘。
除了绘画课之外还开设了书法课和折纸课,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艺术,它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其魅力至今不减。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是世代传承的表达。一支狼毫,一盏清墨,一张宣纸,绽放出一朵朵或清或淡的墨色花朵。折纸,折出手中的乾坤。彩色的纸张在孩子们的手中化作飞翔的千纸鹤、实用的花筐、斑斓的衣裳……一件件小物品构成了孩子的童话王国。
义工阿姨暖孩情
王春来孝老中心一直都有着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们,她们用至诚至真的心,为社区的每一位居民送去了温暖,她们就是在社区工作的平凡而伟大的最可爱的人——义工阿姨。
每天阿姨都会早早地来到孝老中心打扫卫生。上午两节课结束后是孩子们用甜点的时间,阿姨则耐心地为他们准备好食物。有时候孩子淘气,打打闹闹,阿姨就会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让他们安静下来并教育他们。中午义工阿姨们为团队成员和小孩子们准备好食物后,就立刻给社区的老人们送去热腾腾的饭菜。买菜、洗菜、择菜、烧饭、洗碗、扫地……忙碌的一天匆匆而逝,这些阿姨们则表示每当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社区老人安逸的生活时,都会感到开心和欣慰,“《弟子规》中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叫‘泛爱众,而亲仁’,这是我们跟着孩子一起读书时学到的。虽然现在才接触国学经典,但是能尽我所能付诸实践,不也是一种收获吗?”,一位义工阿姨笑着说道。
青春七月行,国学洒江城,实践成就志愿者的青春之梦,国学浸润孩子的纯真之心。在这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弘扬国学经典团队本着传承国学经典、助力公益实践的初衷,用青春浇灌育人之花,用国学照亮人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