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政治学院 伍胤鸿)高尔基先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1月11日下午两点,政治学院16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9名研究生在汪盛玉老师的组织下,在学苑南楼102教室共同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读书会活动。本次活动邀请15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担任点评嘉宾,在学姐们的指导下,大家对于论文的写作有了更深的心得体会。
读书会活动的基本流程分为三步:首先,每组3位同学分别阐述自己文章写作的整体框架和写作思路。接着,每3位同学解说完毕,由学姐们点评该同学的文章,与大家一同交流文章中出现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以帮助大家共同进步。第一位汇报的是黄可同学,她写作的题目是《论中的“人本主义”》,通过她的阐述,大家对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批判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第二位汇报的是刘红同学,她写得是《外化劳动与异化劳动的辨析》,她详细解说了马克思对外化劳动与异化劳动的阐述。第三位汇报的是刘梦巧同学,她分享的是《论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文章论述了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辩证关系。第四位汇报的是吕柱同学,他分享的是《的内容及历史意义》,文章对《共产党宣言》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第五位汇报的是沈明然同学,他的《从旧唯物主义到新唯物主义》将唯物史观的建立做了深刻地分析。第六位汇报的是孙玉梅同学,她的《论人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对我国生态建设的启示。第七位汇报的陶涛涛同学介绍了他关于《读书笔记》的读书心得。第八位汇报的王亚飞同学,他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主要论述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与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区别。第九位汇报的伍胤鸿同学,他介绍了他的《中的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启示》的读书心得。随后,汪老师从经典著作的选择、章节论题的确立、主题思想的凝练以及语言表达的顺畅等角度对每位同学读书报告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汪老师和15级学姐们的帮助下,我们明白了论文写作的摘要有概括性,文章要有层次性、逻辑性,论据要充分有力,在语言表达方面要做到简约畅达。
初冬的暖阳中,十一月的校园里充满书香。政治学院的学子们在这一刻,品尝着读书带来的喜悦和满足。后期的读书会活动依旧会如火如荼的进行。书香依旧,让我们徜徉书海中,通过学习和交流培养大家的读书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