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摄 爱智哲学社)读古代经典,营造书香校园。为寻先贤足迹,倾听古人教诲,传承优秀文化,爱智哲学社在四月份举办了第三届国学故事汇。国学故事汇活动通过前期各个渠道积极宣传,吸引了校内900余名同学踊跃报名参加。经过两个星期三轮比赛的激烈角逐,来自历史学专业的孙向慧和来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徐淼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其余六位同学分别获得了二等奖,三等奖。
12日下午两点,爱智哲学社在2040201、2040202等六个教室开展了国学故事汇演讲比赛初赛。本次比赛形式为三分钟的国学故事演讲,选手们按照签到顺序依次上台,大多数人还是以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和《史记》中瞬的故事来叙述,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不同见解和感受。有为传诵大唐佛法,为众生觉悟的鸠摩罗什,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凿壁借光》,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至理名言,也有联系国学的睿智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来发表感想,选手们语言流畅,声情并茂。其中12号选手以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展开叙述,讲述“及时行孝”的感悟;32号选手根据当今社会现象来讲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观点。选手们的演讲十分精彩,台下气氛也是十分热烈,响起阵阵掌声。
15日下午两点整,社团于行知楼2020203、2020204两个教室举行复赛。孔子与其得意弟子颜回、子贡在生活与教育上的诸事数次被搬上讲演台,此外孟子在求学与成长中的故事亦被多次提及并阐发,其余儒家门生的故事更不胜枚举,显而易见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影响。在儒家门生的事迹之外,中国古代民间的奇闻逸事、近现代的时人实事与古今各寓言笑话等题材一同展现着国学方方面面的影响与魅力。同时,在讲演台上各位参赛人员风格迥异,有诙谐幽默者,有沉静自若者,有手舞足蹈者,有言屈辞穷者,亦有不知所措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和形式在不同层次上阐述着自己理解的国学。
22日晚七点,爱智哲学社于政治学院五楼会议室举办了国学故事汇决赛。刘宏、管月飞、李冬冰三位老师担任评委,爱智哲学社部分成员参与听讲。参与决赛的选手演说时仪态自然大方,形式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其中一号选手刘丹,以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为原本,讲述了三国演义中鲁肃讨荆州的来龙去脉,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勤于动脑,与其被动接受不如积极改变。三号选手的《七律劝学》,语言铿锵有力,慷慨激昂,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之后,有选手以友谊为原本讲述了“一个半朋友”的缘由,亦有选手围绕某个主题,运用多个故事拼接的方式进行故事叙述。本次比赛中选手们故事跳出了传统国学故事概念的桎梏,通过诗歌的风雅,原创故事的机警,小说故事的批判等各个方面扩充了国学的内涵。最后,通过大众评委和三位老师评委的分数汇总,评选出了本次比赛的一、二、三等奖。之后,刘宏老师对此次比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在活动最后,三位评委老师与获奖选手合影留念,至此,第三届国学故事汇圆满结束。
本次国学故事汇活动,来自各个学院的选手以各自的专业特色,向大家展示了不同维度上理解的国学故事,阐发了国学故事的深刻内涵;并以适当的形式和方法,为国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做出实践。本次活动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国学文化的盛宴,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国学的魅力,鼓励大家用国学作为精神食粮来指引人生,砥砺前行。


